在我们日常的阅读生活中,读到有关闻一多的书的机会不是很多,但是,走进任何一家杭城书店,这一类书并不稀缺。有关闻一多的著作,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为闻一多的传记,其二为闻一多个人在文学上的研究。由闻一多的长孙闻黎明的访谈所知,国内研究闻一多的学者,他是不可绕过的一位学者。闻黎明上个月推出新书《西南联大·闻一多——走向现代化的中国知识分子》,在这本书的前言中,可以读到,闻黎明从1985年冬开始收集资料,用五年时间完成了《闻一多年谱长编》,不过,这部书稿迟至1994年才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等待出版的期间,他利用新发现的资料撰写一本《闻一多传》,而且,后写的《闻一多传》反倒比先写的《闻一多年谱长编》早两年问世。《闻一多年谱长编》完成后,闻黎明的精力就很自然地转移到西南联大研究方面,陆续把自己的认识撰写成论文。2009年,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了《抗日战争与中国知识分子——西南联合大学的抗战轨迹》。而这本最新的《西南联大·闻一多——走向现代化的中国知识分子》实则是闻黎明从历年论文中选择出来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品,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而进行不断的充实改进。
闻黎明说,本书第二部分为闻一多研究,收入论文七篇、后记一篇。“由于血脉和知识结构关系,我尽量回避对闻一多进行评论,也很少对学术界的议论发表意见,因此自己在这方面的成果,多是在国外、海外高校的报告,内容为了适应听众,主要是宏观介绍与个案考察。”而这些论文中,《李闻惨案之善后》耗时最久、用力最多,“从提出问题、框架修改、资料补充,前后历经十余年”。
走进任何一家书店,也不难发现,在这些后人的研究成果之外,闻一多个人的著作,也不胜枚举。如,《闻一多西南联大授课录》是由闻一多的西南联大授课讲义整理而成的,主要内容包括先秦两汉文学、屈原及其《楚辞》、诗的唐朝与唐朝的诗、郑临川论闻一多五篇,这些书稿代表了中国先秦两汉文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同时,书架之上,还有《闻一多诗集》、《闻一多大全集》、《闻一多学钞·唐诗人研究》,以及不同版本的闻一多选集与全集。
而书架之间,还有其他人对于闻一多诗文的研究,以及对他人生的探寻。如作家谢泳曾写过《血色闻一多》,而智效民的《长袍与牢骚》中也有对于闻一多的单篇论述。在我们多数人的阅读经历中,虽说并未读过闻一多专业性的论著,但是对他的诗歌并不陌生,如《七子之歌》、《有一句话》、《死水》、《红烛》等。值得一说的是,诗集《红烛》是闻一多公开刊行的第一部诗集,闻一多正是从《红烛》起步,走上了成为一位现代诗人的创作道路。70后的纪念里,不妨读一读有闻一多的书,或者,从我们最熟悉的诗开始——
《七子之歌·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死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红烛》(节选)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一句话》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到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