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国历史上,文人用兵当以三人为最:诸葛亮、王阳明和毛泽东。
有人说,中国历史上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只有两个半:孔子、王阳明,加半个曾国藩。
有人说:五百年来,能把学问在事业上表现出来的,只有两人:明朝的王守仁,清朝的曾国藩。
毫无疑问:王阳明乃旷世圣贤。王阳明,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军事家,他的阳明心学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近几年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公开谈到“知行合一”,他说,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王阳明出生于绍兴,长于绍兴,思想发轫于绍兴,讲学于绍兴,最后又叶落归根于绍兴。王阳明是绍兴的骄傲,作为一名绍兴人,既要研究好王阳明,更要弘扬好阳明文化。
近年来,阳明心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走得越来越近,并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作为阳明故乡的绍兴,愈来愈重视保护王阳明在绍兴的遗存,并大力弘扬王阳明精神,拓展王阳明研究的空间,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普通百姓之间,已悄然兴起了研究、学习王阳明的热潮。
成立王阳明研究院,深耕阳明文化
11月18日,王阳明研究院正式在绍兴揭牌成立,旨在深耕“阳明文化”。这是继阳明小学冠名、稽山书院建成之后,绍兴又一阳明文化工程。王阳明一生在绍兴踪迹最多,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天,著名的“天泉证道”就发生在阳明伯府。绍兴除了修复阳明圣冢外,曾举办“纪念王阳明逝世4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念王阳明逝世48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国际性学术会议。在学术研究方面,涌现出一批由中青年教授、博士组成的阳明学生力军。去年以来,绍兴市积极推进四大片区建设,以王阳明文化遗址为主线,打造阳明故里、稽山书院、阳明洞天、阳明圣冢,努力探索一条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路。
王阳明研究院成立后,将通过培育和组织实施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重大招标项目,出版《王阳明研究高端论坛》,推出一批在学界有重大影响的论著,把绍兴建设成为王阳明研究的学术生产力中心。今后,绍兴还将每年举办高端学术会议和持续举办王阳明研究学术讲座,把绍兴建设成为国内外王阳明研究的交流中心和当代阳明文化传承人、阳明精神追随者的精神家园,并以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支撑特色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全面盘活绍兴阳明文化资源,打响“伟大思想家王阳明故里”之品牌,建构绍兴“文学之城、书法故乡”的同时,树立绍兴国学高地的旗帜,把绍兴建设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中心、精神文化提升中心。
让阳明思想成为现代人的精神脊梁
正德元年,因反对宦官刘瑾,王阳明被贬至贵州龙场当驿丞。在龙场,王阳明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有一天半夜,他忽然顿悟,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正是著名的龙场悟道。圣人之道是什么?是良知,良知人人都有,判断事情对错事非,可以观照自己的内心,对照一下良知,而不是外在的事物。“王阳明研究院的成立可以为追求物质的世界带来一股健康的精神力量,其不仅具有地域性,更具有世界性。”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倪培民说,王阳明学实是一剂良药,以其“万物一体”“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等理论,来克服世界中精神与世俗、“我”与“非我”及实践与理论的分裂。
阳明心学正在成为现代人的精神脊梁。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企业家,都感言在研究王阳明心学的过程中,获得了强大的精神力量。稽山书院常务副院长潘建国,是在老师南怀谨的指引下接触的王阳明。2007年,潘建国受命指挥运作柯桥兜率天宫项目,巨大的投资和商业回报之间的矛盾一度给潘建国带来困惑。南老师告诉他,500年前的王阳明可以帮他的忙——真正的力量来自于人的内心,把心研究好了,这事也就做好了。于是,潘建国深入研究起阳明心学,受阳明心学启发,他纠正了自己项目运作的逻辑起点,决计把利放置一边,把天宫做成一个单纯的利他项目,并重新拾起了王阳明讲学的“稽山书院”的牌子,举办会稽山论坛,一心弘扬阳明文化。
潘建国说,阳明心学的“致良知”正是今天我们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在“致良知”的过程中,他扩充了自己的能量,让自己做到了平常不能做到的事。未来他将不忘师嘱,完成老师弘扬阳明心学之心愿,继续践行阳明心学之“知行合一”,募集社会资金,推进稽山书院原址建设。
对阳明文化的研究越来越清晰
王阳明把中国儒学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哲学思辨层面,这一东方哲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对现代的人们产生了极大的指导意义。人们对阳明文化的研究越来越清晰,无论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建立,还是在企业管理方面,愈来愈多的人从中汲取营养,用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绍兴王阳明研究院院长由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中华孔子学会阳明学研究会会长董平担任。董平说,阳明先生思想不只是一种历史的形态、书斋里的学问,我们希望他的思想走出书斋,走向生活,走进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只有这样,阳明先生的思想,包括他的“致良知”“知行合一”才真正成为令我们现代人受益的思想精髓,成为支撑现代人生活的精神脊梁。
浙江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绍兴王阳明研究院的首席专家钱明,老家柯桥,是日本著名阳明学家冈田武彥的关门弟子。他表示,重走阳明心学之路与把握阳明思想是相辅相成的,阳明先生提出的“致良知”,不仅在于信良知,也在于行良知。要从阳明心学中有所得,不止在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成立王阳明研究院深耕阳明文化
11月18日,王阳明研究院正式在绍兴揭牌成立,旨在深耕“阳明文化”。这是继阳明小学冠名、稽山书院建成之后,绍兴又一阳明文化工程。王阳明一生在绍兴踪迹最多,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天,著名的“天泉证道”就发生在阳明伯府。绍兴除了修复阳明圣冢外,曾举办“纪念王阳明逝世4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念王阳明逝世48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国际性学术会议。在学术研究方面,涌现出一批由中青年教授、博士组成的阳明学生力军。
去年以来,绍兴市积极推进四大片区建设,以王阳明文化遗址为主线,打造阳明故里、稽山书院、阳明洞天、阳明圣冢,努力探索一条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路。王阳明研究院成立后,将通过培育和组织实施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重大招标项目,出版《王阳明研究高端论坛》,推出一批在学界有重大影响的论著,把绍兴建设成为王阳明研究的学术生产力中心。
今后,绍兴还将每年举办高端学术会议和持续举办王阳明研究学术讲座,把绍兴建设成为国内外王阳明研究的交流中心和当代阳明文化传承人、阳明精神追随者的精神家园,并以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支撑特色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全面盘活绍兴阳明文化资源,打响“伟大思想家王阳明故里”之品牌,建构绍兴“文学之城、书法故乡”的同时,树立绍兴国学高地的旗帜,把绍兴建设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中心、精神文化提升中心。
让阳明思想成为现代人的精神脊梁
正德元年,因反对宦官刘瑾,王阳明被贬至贵州龙场当驿丞。在龙场,王阳明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有一天半夜,他忽然顿悟,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正是著名的龙场悟道。圣人之道是什么?是良知,良知人人都有,判断事情对错事非,可以观照自己的内心,对照一下良知,而不是外在的事物。“王阳明研究院的成立可以为追求物质的世界带来一股健康的精神力量,其不仅具有地域性,更具有世界性。”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倪培民说,王阳明学实是一剂良药,以其“万物一体”“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等理论,来克服世界中精神与世俗、“我”与“非我”及实践与理论的分裂。
阳明心学正在成为现代人的精神脊梁。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企业家,都感言在研究王阳明心学的过程中,获得了强大的精神力量。稽山书院常务副院长潘建国,是在老师南怀谨的指引下接触的王阳明。2007年,潘建国受命指挥运作柯桥兜率天宫项目,巨大的投资和商业回报之间的矛盾一度给潘建国带来困惑。南老师告诉他,500年前的王阳明可以帮他的忙--真正的力量来自于人的内心,把心研究好了,这事也就做好了。于是,潘建国深入研究起阳明心学,受阳明心学启发,他纠正了自己项目运作的逻辑起点,决计把利放置一边,把天宫做成一个单纯的利他项目,并重新拾起了王阳明讲学的“稽山书院”的牌子,举办会稽山论坛,一心弘扬阳明文化。潘建国说,阳明心学的“致良知”正是今天我们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在“致良知”的过程中,他扩充了自己的能量,让自己做到了平常不能做到的事。未来他将不忘师嘱,完成老师弘扬阳明心学之心愿,继续践行阳明心学之“知行合一”,募集社会资金,推进稽山书院原址建设。
对阳明文化的研究越来越清晰
王阳明把中国儒学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哲学思辨层面,这一东方哲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对现代的人们产生了极大的指导意义。人们对阳明文化的研究越来越清晰,无论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建立,还是在企业管理方面,愈来愈多的人从中汲取营养,用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绍兴王阳明研究院院长由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中华孔子学会阳明学研究会会长董平担任。董平说,阳明先生思想不只是一种历史的形态、书斋里的学问,我们希望他的思想走出书斋,走向生活,走进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只有这样,阳明先生的思想,包括他的“致良知”“知行合一”才真正成为令我们现代人受益的思想精髓,成为支撑现代人生活的精神脊梁。
浙江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绍兴王阳明研究院的首席专家钱明,老家柯桥,是日本著名阳明学家冈田武彦的关门弟子。他表示,重走阳明心学之路与把握阳明思想是相辅相成的,阳明先生提出的“致良知”,不仅在于信良知,也在于行良知。要从阳明心学中有所得,不止在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评论